集合於桃園國際機場,搭機前往【鄭州市】河南省省會,位於黃河以南25公里。鄭州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鄭州出土的青釉瓷罐是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
【黃帝故里】中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聖地,是中華始祖黃帝出生的地方,始建于漢魏,分成: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其中有7個中華之最:中華第一古棗樹、銀杏樹、國槐、松柏蒼鬱參天。中華第一橋–軒轅橋古樸典雅,姬水河潺潺橫流,乾坤晷盤屹立中道。中華第一碑–華夏祖石碑立於前門東側,展示中華人文薈萃。中華第一祠–黃帝故里祠。中華第一大帝–軒轅黃帝塑像,位於正殿中央。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
早餐後,驅車前往【包公祠】“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位於開封市西南的包公湖畔,是為紀念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包公祠面積不大,是一組仿宋風格的古建築群。有由大殿、二殿、東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等建築組成。遊客在大殿內,能夠看到一座高3米多的包公銅像。包公蟒袍冠帶,正襟端坐,銅像兩旁陳列著反映包公真實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歷史文物與典籍。二殿展出了包公的出仕明志詩、開封府題名記碑、包公家訓、包公書法手跡、墓誌銘等。開封府題名記碑上刻有北宋開共148年、183任開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唯有包公的名字下有一條深深的凹痕,這是人們觀賞碑刻時總在其名下指指點點,天長日久磨出來的。
【鐵塔】位於鐵塔公園內,原名開寶寺塔,又稱靈感塔、上文寺塔,因外壁鑲嵌褐色琉璃磚,遠看似鐵色,俗稱“鐵塔”。鐵塔建成九百多年,歷經戰火,水患,地震等災害,至今仍巍然屹立,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塔內有階梯可直達塔頂,登塔遠眺,市區街景盡收眼底。鐵塔頂上嵌著一隻葫蘆式的銅質大寶珠,遠遠看去,就像出家人戴著莊嚴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設計也很別致,有明窗和盲窗兩種,明窗每層一隻,一層在北,二層在南,三層在西,四層在東,依次類推,直至最高層。所謂盲窗,其實是打不開的窗模。當年,這塔是汴京的一大重要景點,名為“鐵塔行雲”寺院其它建築廢于清道光年間。
【大樑門】大樑門即開封古城西門,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北宋時又稱“閶闔門”。到明朝,朱元璋升開封為北京,為明都南京之陪都,改西門為大樑門。如今所見的大樑門為1998年重建,與北門安遠門、小南門新門同為開封重建的三座城門之一。大樑門門基採用青磚結構,設拱形門洞三個,城樓採用重簷歇山式建築風格,雕梁彩繪,古樸典雅,雄偉壯觀。
【雲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國是一處以太行山岳豐富的水景為特色,以峽谷類地質地貌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集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於一身的科普生態旅遊精品景區,因山勢險峻,峰壑之間常年雲鎖霧繞而得名雲臺山。雲臺山景區坐擁極品山水,涵養深厚文化,紮根太極聖地,盛產懷藥藥材,是一處山水養眼、文化養心、太極養氣、醫藥養生、民俗養性的中國養生地。雲臺山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峰冠雄,因峽顯幽,占盡山水風韻,冠絕天下奇景。雲臺山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自然遺產、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於一身,是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綜合型風景名勝區。這裡群峽間列、懸崖長牆、崖台梯疊的獨特地貌被稱為“雲台地貌”,是新構造運動的典型遺跡,是中國地貌家庭的新成員,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美學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2005年3月,地質學家在雲臺山發現了34億年前的鋯石,這是在中原地區的首次發現。雲臺山以其峽谷縱橫、層崖疊嶂、泉瀑飛瀉、山峻林密的自然景觀,成為中國第二地形階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2004年雲臺山被評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紅石峽】華夏第一奇峽紅石峽又名溫盤峪,景區集秀、幽、雄、險于一身,容泉、瀑、溪、潭于一谷,素來享有“盆景峽谷”的美譽。峽谷深68米,外曠內幽,奇景深藏,兩岸峭壁山石秀麗,仿佛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一個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濃縮,園林專家稱之為“自然山水精品廊”。紅石峽的地層結構,從上到下分別是4億年前奧陶系石灰岩,4.7-5.1億年前寒武系的石灰岩,10到14億年年前中元古代紫紅色石英砂岩。另外在紅石峽的白龍潭,地質專家還發現了34億年前的鋯石,是目前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岩石。峽谷內留存有角度不整合、波痕石、丹崖斷牆、龜背石、角度不整合等地質遺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主任伊德博士實地考察景區後,感歎到:“我不得不承認,雲臺山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比擬的地質公園。它給我的印象是一部樂章,是一首貝多芬的交響樂,是一首最美妙的山水交響樂。紅石峽全長2000米,單行線遊覽,遊覽時間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
【茱萸峰】茱萸峰是歷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聖地,藥王孫思邈也曾在此處采藥煉丹,並留下藥王洞等遺跡。這裡植被茂密、古樹參天,有千年名樹紅豆杉、五角楓樹、太行花,森林覆蓋率高達93%,有“天然氧吧”之美譽。踏千階的雲梯棧道登上海拔1308米的茱萸峰頂,但見群山連綿、峰湧雲動,使人頓生“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慨。唐代大詩人王維曾登臨此峰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絕句。
【玻璃棧道】雲臺山玻璃棧道位於雲台山茱萸峰鳳凰嶺景點,在海拔1080米的半山腰上依崖而建。玻璃棧道分為兩段,其中一段沿崖壁呈U型,另一段懸於千米懸崖之上,總長400余米,寬約1.6米。
【潭瀑峽】又名小寨溝,地處雲台山北部略偏西,是主要河流子房河的一個源頭。溝長1270米,南北走向。溝東面,峭壁聳翠,基岩裸體。溝西面,競秀峰參差俏麗,峰群一字排列,峰峰直立,爭奇鬥異。潭瀑峽美景層出不窮,有十二景點,分別是迎賓第一潭、九對情人、翡翠仙子、金潭銀瀑、丫字瀑潭、群芳競秀、隋唐山寨、清漪仙池、水簾仙居、碧玉仙子、仙蹤劍影、龍鳳呈祥。
【鞏義石窟寺】石窟寺創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是北魏舉辦禮佛活動的大型皇家石窟之一,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宋歷代相繼在此鑿龕造像,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造像、碑刻等。歷經1500多年的風雨,石窟寺現存洞窟5個,千佛龕1個,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造像題記及其它碑刻186篇。其翩翩飛天,自然生動,超凡脫俗;帝后禮佛圖構圖完美、保存完整,充分表現了北魏皇室前往禮佛的宏大場面,是北魏石刻藝術的代表作,堪稱國寶,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這裡的規模雖比不上雲崗、龍門那樣雄偉龐大,氣勢磅礴,但小世巧玲瓏,惟妙惟肖則是舉世罕見的。這裡洞窟門兩側石壁上有三層絕美的浮雕--帝后禮佛圖,左側以皇帝為主,後隨文武大臣;右側以皇后為主,嬪妃依次排列。帝后前由僧人引導、侍女摻扶。象這樣的帝后禮佛圖,構圖之協調,刀法之熟練,造型之逼真,匠心之獨運,堪稱中國國家之珍寶,藝術之絕品,令人歎為觀止!
【關林】關林,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AAAA級旅遊景區,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後為墓塚,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一的塚、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關林始建于明萬曆年間,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築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關林的建築規格按照宮殿形式修建,佈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臺,中軸線建築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中軸線兩側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對稱建築物。其中最具特色的當數舞樓,前臺的歇山式和後臺的硬山式組合任一起,重簷樓閣,構築之妙全國罕見,也為“洛陽古代藝術館”所在地。
【洛邑古城】由古至今是華夏文明的代表,歷經十三朝古都,被喻為“文化聖城”。景區將科技創新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使古典與現代有機結合,既體現洛邑古城傳統文化底蘊又不失現代氣息。在園區內,餐飲、旅遊、住宿、商服等功能區點綴其中,整個園區一步一景,人文氣息濃厚,發展和繼承洛邑古城原有的文化景觀和人文氣息。
【洛陽博物館】洛一樓的基本陳列《河洛文明》起步,回眸洛陽千年古都文明變遷的歷程,二樓的《精品陳列展》和宮廷文化展等專題展覽參觀。可看到有著“中國第一爵”之稱的夏代的青銅酒器“乳釘紋銅爵”,它雖然其貌不揚,然而它卻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酒器;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鼎”,這件青銅鼎以金銀作為裝飾,使用了鎏金、錯金銀等工藝,嵌金銀對稱和諧,裝飾華麗;北魏時期的“泥塑人面像”,這座佛像雖然因為大火,原有的彩繪也損失殆盡,但這些卻絲毫沒有影響她的美麗;而唐代的三彩燈和三彩馬,色彩鮮豔,造型獨特,三彩燈的外形吸收了佛教藝術的內涵,三彩馬在造型上遵循著“圓方圓”的傳統構成法則,體現了唐帝國奔放向上的風範。
【少林寺】以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而著稱,山門上方橫懸康熙禦題長方形黑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禦筆之寶”六字印璽。天王殿以供奉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而得名。道路兩旁就是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廊內陳列有從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有碑廊之稱。大雄寶殿與天王殿、藏經閣並稱為三大佛殿。殿內供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懸掛康熙皇帝禦筆親書的“寶樹芳蓮”四個大字。鐘樓、鼓樓坐落在兩側,東面為鐘樓,西面為鼓樓。立雪亭建於明代,殿內神龕中現供奉達摩祖師的銅坐像,是在西元1531年所鑄。千佛殿又名毗盧殿,殿內的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中的珍品。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與理事的地方。
【塔林】是少林寺歷代高僧的墳墓,塔內一般安葬死者的靈骨或生前衣缽。因塔數目很多,散佈如林,故名塔林。塔林是我國現存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古塔群,共有歷代的磚石墓塔240餘座,塔林有一、三、五、七共四種,最高可達15米,造型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圓形、柱形、錐體、瓶體、喇叭體等。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圓寂後,才設宮建塔,刻石紀志,以昭功德。所以塔的形制層級、高低大小、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不同,都體現著逝者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成就和威望高低。
【少林武術表演】在此可觀看精湛絕倫的武術表演,有些和尚是護寺武僧,他們是精通各種武器和善於赤手空拳的武術家。
【觀星台】觀星台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觀星台,用水磨磚砌造。台高9.46米,連台頂小屋通高12.62米。台下邊寬16米多,上邊約為下邊之半。在台身北面,設有兩個對稱的出入口,築有磚石踏道和梯欄,盤旋簇擁台體,使整個建築布局顯得莊嚴巍峨。台頂各邊有明顯收縮,並砌有矮牆(女兒牆),台頂兩端小屋中間,由台底到台頂,有凹槽的"高表"。在凹槽正北是三十六塊青石平鋪的石圭(俗稱量天尺)。石圭通長31.19米。觀星台的建立反映了當時我國天文科學的巨大成就。測影台又名"周公測景台",是古代祖先測量日影,驗證四時的儀器。中國傳統的節氣劃分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正是周姬旦通過在測景台的實地觀測劃定的,從而使"春""夏""秋"、"冬"四時得以劃定。
【河南博物館】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為河南省博物館,在馮玉祥主導下,始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舊址位於開封市龍亭區三勝街31號。館址幾經變更,1961年遷至鄭州,新館於1998年5月1日落成開放。展館面積1萬餘平方米,館藏文物14萬件。館藏文物多來自于二十世紀初商丘、洛陽、安陽、開封、淅川、三門峽、輝縣、新鄭等地的考古發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餘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抗日戰爭期間,河南博物院的部分珍貴文物幾經輾轉最終被珍藏在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
【鄭東新區】是中國河南省鄭州市規劃建設中的一個城市新區,2000年6月,由時任河南省省長的李克強提出加快開發鄭東新區。2001年8月,鄭東新區開始對外徵集方案。2002年12月,在世界建築師聯盟年會上,鄭東新區概念規劃榮獲中國首個“城市規劃設計傑出獎”。
【如意湖】如意湖位於CBD中央公園的中心,周圍分佈著CBD三大標誌性建築。如意湖占地約160畝,深水位達3.5米,湖區注水量約26萬m3,它與如意河、昆麗河、金水河、熊兒河等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生態水系。CBD與CBD副中心通過如意河相聯,空中俯瞰,酷似中國傳統的吉祥物――如意,CBD如意湖因此而得名。
【河南藝術中心】河南藝術中心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CBD核心區。由加拿大國際著名設計大師卡洛斯 ·奧特設計。靈感來源於河南出土文物樂器陶塤、石排簫和賈湖骨笛的造型,藝術牆的設計源自黃河波濤翻卷的浪花造型。
【熙地港購物中心】CityOn(熙地港)購物中心旨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國際一流品質的優雅舒適環境,讓他們在這裡愉悅購物、暢享美食、領略時尚、樂娛身心、感受卓越服務。這裡將成為他們家庭團聚、益志交友、樂活休閒的溫馨家園,點亮激情動感世界和體驗繽紛多彩生活的港灣。
我們懷著滿滿的滿足和飽飽的回憶前往機場,搭乘豪華班機返回可愛的家。
我們已收到訊息,將會盡快與您聯繫